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天后宮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共36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34張
跟澎湖天后宮有關的相片,第35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澎湖天后宮位於今馬公市長安里,早在明代即已建廟,是全臺澎地區創建最早的媽祖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天后宮俗稱娘媽宮、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一般稱呼為媽祖宮,或簡稱媽宮。澎湖馬公市早期地名叫媽宮,便是由此而來。天后宮供奉的主神天上聖母,一般都稱為媽祖或媽祖婆,是臺灣民間信仰最虔誠普遍的神明之一。早期臺灣的拓墾移民,自閩粵渡海來臺,經常與驚濤駭浪為伍,生命安危繫於天,為保佑安全渡海,特別崇拜媽祖。由於澎湖是中國東南地區出海必經之地,因此早有漢人移居其地,並傳入漢人宗教。據傳在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以前,便有媽祖廟存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領水師攻打臺灣,將臺灣收入版圖後,將戰功歸於媽祖庇佑,此反映著媽祖信仰在東南沿海之深厚。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將宋代以來敕封為天妃的媽祖,晉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並令各府縣改天妃宮為天后宮,春秋二祭,永享祭典。自清代以來,澎湖天后宮曾多次整修,乾隆十五年(1750年)澎湖媽祖宮因年歷久遠,風雨侵襲,有坍塌傾頹之危,澎湖通判何器乃倡議重修。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協鎮李南馨等官紳倡議再修。嘉慶二十三年(1818)通判陞寶、水師副將陳一凱等官紳再倡議重修。日據時期,大正八年(1919年)重修,在祭壇下挖出「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大正十一年(1922年)鑑於媽祖宮當時已經墻垣傾圮,不堪為奉祀之所,故由澎湖臺廈郊商會等地方仕紳集資重修,此為規模最大的一次重修。現存天后宮形貌即是此次重修時,延請司傅藍木修建,於次年完工。澎湖天后宮的方位採坐北朝南,建築由前殿、正殿及清風閣三進帶左右護龍的縱深配置組成。由於基地呈陡坡下降,建築物自前埕向後級級昇高,自側面觀之,山牆高低起伏。是天后宮建築的最大特色。同時,前殿後帶軒與後殿前帶拜殿互相呼應。清風閣往昔為澎湖文士以文會友之處,現在陳列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等文物。澎湖天后宮位在澎湖縣馬公市,天后宮前有個照牆界定出大空間,第一進分兩落(雙脊),前落是三川殿,後落是捲棚,兩側與護龍開敞相連在三川殿大楣以上的牌樓作法簡潔有力,兩層連板上疊有一斗三升的螭虎栱,後落出櫸與一般作法不同,通穿出柱後為輔助櫸而非正出櫸。護龍夾著三川殿山牆與丹墀,內側是廊道,廊道架棟用疊斗,其因為捲棚有八字束。第二進分兩落,前落高大而通敞,後落即正殿左右稍間分別隔成育麟宮及節孝,為少見的五開間重脊,前棟架有四列,全部作為捲棚暗厝,到大架棟只剩四點金柱,為三通五瓜,兩列架棟以隔斷牆將兩稍間隔開。清風閣最主要在明間架棟的疊斗作法,尤其在斗上緣挖成弧線以接楹。在三川殿步口為廟宇裝飾最重要的地方,步口架棟的刺花為全廟最重要的一部份,表現出彩繪師傅的功力,內容主要為歷史故事及花鳥。在正立面外側的護龍下部臺基上緣砌一道泉州白石與黑色石階產生強烈對比,第二進臺階的石材為統一的土黃色花崗岩,臺階緣石以下為土黃色的海砂灰。天后宮內部地面用紅磚鋪砌,在正殿明間前捲棚下有一塊大塊的花崗岩。牆身使用澎湖的老古石,護龍立面由三部份組成,水車堵的部份最頂為三弧形鵝頭,最下是內設交趾燒,圍出的牆面以紅色刻紋灰面為底。澎湖天后宮為臺灣第一個古蹟修復的案例,同時本身建築富重要的特色及歷史意義,對地域的發展有極大的關連。(資訊來源:內政部台閩地區古蹟資訊網)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明嘉靖四十二年(西元1563年)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世華網臺灣建築大觀園
相關地點
澎湖縣馬公市 澎湖天后宮
地點名稱
長安里/長安/石碑/大觀/大觀/宮前/紅毛/澎湖天后宮/澎湖縣馬公市
緯度
25.0763/24.8885/23.797/23.8525/23.9826/23.9725/24.9116/23.5648008/23.5666667
經度
121.673/121.089/120.789/120.865/120.685/120.683/120.981/119.5639775/119.5833333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