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林縣大埤鄉的箔雁岸庄,隸屬於松竹村的松東部落。在這村落的後邊有一條大水圳,在當地老一輩的人都說它有一個很美的名字稱之為「霞芭蓮圳」。根據文獻考證,康熙56年(1717)周鍾瑄所著的「諸羅縣誌」寫道:「荷包連圳在走豬庄北,源由石龜溪分入。於康熙五十二年﹝西元一七一三年﹞庄民開濬。」這是有關荷包連圳最早的記載。
到清光緒倪贊元編著的「雲林縣采訪冊」有關打貓北堡水利方面的記載:「荷包連圳在縣西南二十四里。於柳樹腳西引荷包連陂水出大埤頭洋入圳,溉田二百十餘甲。」這段歷史的演變,可說是大埤地區發展的重要見證。因為它流經蘆竹角、蘆竹後、柳樹腳、尼姑庵、箔雁岸、新街寮、三塊厝等10餘個庄頭,不但提供早期百姓生活各方面的方便,更可看出其深繫著村民的種種情感。戰後在修建埤圳之時,正值中美簽定協防條約不久,美援的建設項目中包括今日所見的荷包連陂。所以,在埤圳水閘的一隅,仍依稀可見當年中美合作留下的紀念字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