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螺廣福宮大眾廟碑記

西螺廣福宮大眾廟碑記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西螺廣福宮大眾廟碑記

這是西螺廣福宮現存最古老的石碑,時間為同治7年(1868)四月,本碑原置於左側廊邊,近年已移置神房內,石碑部分文字已受風化影響,字跡模糊無法辨識。根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於民國85年所出版的拓本,可辨識文字如下:「西螺汎官陳仝諸紳諸董事舖戶等,惟廣福宮南福戶聖神,廟記所供不敷,恃僧寔難居住。爰集街眾舖戶集議,就本街鄉間設五谷米斗、花生斗,定同公斗發售,應抽稅□□入廣福宮□福壇住僧□□整理廟祀,神光庇祐□□護福無疆也。諸眾共議,誠喜樂敬神,誠恐日久□□□,示明祭規:一議在□頂下市設立□□□斗稅錢,應归廣福宮□□□,應運□□□□□祀□□,永遠毋違。一議廣福宮住僧收貯□□,每年四月間,應備出緣銀叁元貼福興宮首事五谷米千秋資費,□批炤。同治柒年四月 日,繼僧徒從事仝立牌記。」

從碑文字句可推測,這座石碑屬於契約碑記,由西螺街市各舖戶共同約定,販售五穀和花生後,都應抽出部分稅銀給廣福宮和南福壇僧侶整理廟宇,此外仍需抽出一部份的稅錢提供給西螺福興宮的首事作為辦理五穀王千秋聖誕時的費用,足見當時的廣福宮、南福壇、福興宮均為西螺地區仕紳百姓共同支持的廟宇。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西螺廣福宮
撰寫者
李漢鵬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同治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