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額

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額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額

西螺福興宮太平媽廟內懸有一方頗具傳奇的老匾額,名為「莫不尊親」。這句話出自儒家的經典「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血氣泛指有血液、有氣息的動物,通常做為人類的代稱。因此匾額的意思是說,媽祖是天后聖母,神格崇高,沒有人不把媽祖視為至親一般的尊敬崇祀。

這方匾額是乾隆35年(1770)福興宮由舊街街頭遷移至街肚重建的重要文物,廖尚德、林倉光、鍾氏和這三位董事分別代表了西螺當地的大姓家族。西螺當地父老相傳,1895乙未,台灣人不願接受日本人的殖民統治,紛紛揭竿抗日,西螺地區的抗日義民軍在戰鬥的過程中,擄獲日軍間諜,並取下其首級,懸掛在福興宮廟門前示眾。說時遲那時快,廟內的「莫不尊親」匾額突然墜地,「親」字斷成三片,分別為「立」、「木」、「見」三個字,在場一位白髮老者指出,木字可拆解成十與八,再依照五行生剋的道理,木能生火,意指農曆8月18螺將有大火,恐將淪陷。義民軍明白了太平媽的示警,遂將人頭移懸於三山國王廟前。後來日軍進入西螺街之後,見同袍首級懸掛於廟,便將國王廟焚毀洩恨。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額 / 撰寫者:李漢鵬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46088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資料來源
《中庸》, 田野調查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西螺福興宮
撰寫者
李漢鵬
貢獻者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存放位置
西螺福興宮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