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許哲彥作品 交趾陶

許哲彥作品 交趾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許哲彥作品 交趾陶

交趾陶,屬於低溫的多彩陶,相傳源自於漢朝的綠釉,跟唐三彩也有一些關連性及相似性在。依據部分的文獻紀載,在清朝末年時,中國南方即有一些廟宇有交趾陶的裝飾。而根據施翠峰教授的調查顯示,原來在日本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發現,所謂來自中南半島的交趾燒,其源自於廣東窯,因此廣東窯又稱為交趾燒。而在傳說嘉義地區的藝師葉王跟隨廣東窯工匠學習燒陶之後,因此便將嘉義地區燒製的「廟尪仔」,通稱「交趾陶」了。

交趾陶與剪黏最大的差異在於瓷片的燒製溫度。剪黏的瓷片是從彩色的碗剪下來,黏在屋頂或是牆壁上,而其瓷片大約是1300度燒製而成的。但交趾陶只是用600的低溫燒製,主要是工匠在廟口臨時用磚頭圍一個圓圈,把木頭加進入燃燒,所以溫度無法太高。因此交趾陶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子的變化影響,保存也比剪黏不易。交趾陶之所以色彩鮮豔是因為它用了極為特殊的釉藥,和一般的陶瓷用料有所不同,各家的交趾陶藝師又有各自調配的釉藥,以區隔各家作品的獨特性。上釉後,再度進入電窯燒煉,顏色亮麗有脫俗之感,因此交趾陶又有「寶石釉」的號稱。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資料來源
田野訪談自行整理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雲林縣北港鎮
撰寫者
陳建安
貢獻者
創作者
許哲彥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