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剪黏器具及材料

剪黏器具及材料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剪黏,又有立體的馬賽克之稱,屬於中國南方特有的傳統鑲嵌藝術。早期的剪黏是利用破碎的瓷片或碗片,把材料修剪成需要的形狀,然後一一的黏貼在塑造好的形體上面。主要是裝飾在建築上的工藝,初始起源已很難考據,主要在福建的漳州、潮州一帶,清朝時就已採用剪黏裝飾寺廟,並在清代中葉隨移民傳入台灣,大約已有170幾年的歷史。

許哲彥藝師所使用的瓷碗,傳統上大多為鶯歌或從專門製作剪黏用的工廠生產而來,可從碗上的窯燒深淺不一或顏色分布情形而分辨出來。但隨著時代演變,亦也有使用大量生產而來的原料,其主要差距在於顏色更加鮮豔亮麗,但無法表現出其手工窯燒的特點及差異性,變成是統一的色調及視覺感受而已。許哲彥藝師已被公告登錄為雲林縣剪黏工藝傳統工藝保存者為。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剪黏器具及材料 / 撰寫者:陳建安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46049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資料來源
田野訪談自行整理
撰寫者
陳建安
貢獻者
創作者
拍攝:陳建安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清領時期 (1683~189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