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荷西時期虎尾壟溪

荷西時期虎尾壟溪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荷西時期虎尾壟溪

虎尾鎮,作為行政區域名,一直要到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的行政區域調整為「州(廳)郡(市)街(庄)制度」之後才正式被確認下來。最初清領時期,當今虎尾鎮是分別歸屬於大坵田東堡、他里霧堡和斗六堡等三個行政區域管轄。以今日虎尾鎮最主要市中心的商業市街來說,最初見諸於文獻是乾隆年間的「大崙腳街」。
晚近伴隨著17世紀荷蘭統治臺灣時期的「熱蘭遮城日誌」與「巴達維亞城日誌」被學者翻譯解讀,加上雲林縣境內多處考古遺址的出土與口述歷史的比對發現,「虎尾」一詞最初是出自於「熱蘭遮城日誌」。當時荷屬東印度公司為有效統治漢人與臺灣原住民,以當今臺南市、安平ㄧ帶為主要根據地,但卻因為居住在笨溪(北港溪)虎尾壟人的強大勢力,而難以向北拓展到西班牙所佔領的滬尾一帶。「虎尾壟人」後來遭到西拉雅和荷蘭人所組成的聯軍,分別循海、陸兩路線攻打,才被征服歸為「北傳教區虎尾人語區」。當時虎尾壟人活躍的範圍幾乎涵蓋當今整個雲林縣的斗六門社、西螺社、他里霧社、猴悶社、南社、猫兒干社等所有原住民族社。地圖上標註著「R.Favorlang」也就是指虎尾壟溪。清領時期不同時代所纂輯的方志內容記載有「吼尾溪」,「虎尾溪」顯然是音譯的緣故導致文字的差異。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荷西時期虎尾壟溪 / 撰寫者:沈沐蒼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4598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撰寫者
沈沐蒼
貢獻者
創作者
拍攝:鍾芷羚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1895~194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