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版」結合雕刻與印刷技藝,不僅是造型藝術的一大類別,作為印刷術的源頭,亦呈現出傳統文化生活的多重面向。而台灣傳統的印版藝術,更是充分表現出台灣民間藝術的多元性與文化意涵,印版技藝廣泛地運用在刊印圖書、民俗、宗教祭祀等層面,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與文化資產。台灣傳統的木刻印版,造型樸素,類型多元,因為與民間的信仰生活密切相關,除了藝術性之外,實用性亦相當高,因此台灣傳統版畫的源流與類型,才會如此豐富多元。台灣傳統的木刻版畫採用水印的方式,印刷前將完成的木刻板在水中浸泡吸水至飽和狀態,出水後陰乾,再上水溶性顏料印刷,稱為「木刻水印」。不過台灣傳統的木刻版,因潮濕氣候,保存極為不易,而紙本版畫更因歲月更迭與宗教版畫的燒化或棄置而難以保留。早期印版的運用,除了在圖書、民俗與宗教等題材之外,仍有許多琳瑯滿目,提供娛樂或日常生活實用的印記,其中,為了達到宣傳的效益,早期商舖印記的設計,多是配合各種吉祥圖案印製,甚至可讓人攜回家中張貼,可謂是台灣早期傳統的平面行銷手法,適用於各行各業。商舖印記的主題涵蓋甚廣,舉凡文字、花草、書卷、葫蘆、松樹、鶴、鹿等吉祥圖文,加上店名印記,即成為商舖的宣傳品。本幅印版,即以福、祿、壽、貴、財、丁等吉祥字樣,搭配蝙蝠(福)、鹿(祿)與執杖壽神、壽桃組成類似吉祥版畫的形式,而下方則小字書寫「祥源」二字,代表商舖名稱。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