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關地界

跟臺灣關地界有關的相片,共8張
跟臺灣關地界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臺灣關地界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臺灣關地界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臺灣關地界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臺灣關地界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臺灣關地界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臺灣關地界有關的相片,第7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清末西方國家為和中國進行貿易,迫使清廷開放五口通商。在英法聯軍之役後,1858年清廷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其中開放臺灣(今臺南安平)、淡水為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條約》列強要求加開打狗(今高雄)、雞籠(今基隆)二港;1863年10月,清廷頒訂《打狗港暫行章程》,開放打狗港作為安平港外港,但最初打狗未設海關,外商繳稅須至廈門或淡水頗不便,官方遂於1864年5月5日正式成立打狗海關,8月1日公布《打狗海關關稅章程》,開啟打狗港進入國際貿易的窗口。由於稅務司由外國人掌控,享有領事裁判治外法權,故海關建築外圍設有界碑以防閒雜人等擅入。闢地界碑是清末海關開放國際貿易的重要設置,見證了重要的歷史發展。 目前臺灣所能找到的清代海關界碑極少,「臺灣關地界碑」在高雄陸續出土目前共有5座:一發現於今海關宿舍與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交界處,在2013年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開館後移入展示,並在原址展出仿製品;二是1996年海關人員在打狗英國領事館北側坡發現,目前由本館典藏,現已指定為重要古物;三是1998年哨船頭福德宮因進行巷道拓寬工程時被發現,目前收存於高雄歷史博物館,現已指定為重要古物;四是於2018年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探勘小組於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後方登山步道發現,典藏於高雄歷史博物館;五為2018年於開台福德宮附近發現,同樣典藏於高雄歷史博物館。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約1864~1876年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海關博物館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