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妙宮雙獅戲球圖

中妙宮雙獅戲球圖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中妙宮雙獅戲球圖

此圖位於台南市中妙宮內,作品匠師為台南蘇龍源匠師團隊所製作之磨石子作品。此作品可以看到兩旁為獅,中間圓型部分為球體,故斷定其主題為「雙獅戲球」圖,寓意著官運權貴、子孫繁衍、家族新旺。故為傳統之喜慶圖案。


洗石子是在台灣日治時期時,由日本人引進臺灣的建築工藝,一般用於近代建築室內裝修中。磨石子相較洗石子與抿石子兩種工法而言,多了一道精細打磨的工序,其表面更為明亮光滑,可以製作出線條犀利的精緻細節,效果更能近似真實的石雕造品,唯工程成本則相對更高。


戰後的臺灣廟宇建築,廣泛採用磨石子工藝,施用在地板、樓梯、欄杆、門框,以及牆面等部位。而除了原有的構造功能,施作司阜會調配石料和顏色,讓磨石子造的部件能有多種色彩。更為高明的司阜,則會以銅線、模板等工具,來製作平面的圖案,甚至是立體的磨石子作品。其色彩艷麗,觸手溫潤,視覺溫和,且保存期限長久,兼顧裝飾性和保養便利的優點,是許多民間建築,乃至廟宇樂於起用的工程項目。


諸羅雙忠廟與白河中妙宮之磨石子造品,即是磨石子工藝的代表作品之一。諸羅雙忠廟藏有一堆磨石子造龍柱,為渾圓無凸起之柱狀造型,上有繞柱龍及水族等圖像,工藝精細。白河中妙宮在地板及墻上,皆有磨石子的圖像造品,種類繁多,為他處罕見。另白河中妙宮亦藏潘麗水彩繪作品。


【建物資訊】

白河中妙宮,為主祭祀中壇元帥三太子與觀音媽之廟宇,為全台罕見之雙異性神明同座主神位子廟宇。初創迄今已歷三百餘年,為白河當地的信仰中心之一。

內藏有台南潘麗水匠師之彩繪作品,與台南蘇龍源之磨石子作品,更以廟宇多處可見磨石子工藝之傳統工藝收納地位而著名,為台灣內少見之富藏洗石子工藝作品的廟宇。


【匠師資訊】

蘇龍源,1943年生,台南新營人。師從洪坤福之徒石連池。

其作品多分佈在高雄、台中、嘉義與台南。除自石連池學習之剪粘技術以外,更以磨石子技術揚名。其製作廟宇計有白河中妙宮、東石仙天宮等。

傳徒有蘇志明、沉清輝,郭家順等人。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中妙宮雙獅戲球圖 / 撰寫者:班馬傳媒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4097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班馬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撰寫者
班馬傳媒
貢獻者
創作者
蘇龍源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19/04/16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