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斗栱(拱)

斗栱(拱)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斗」和「栱」是兩種在柱子上端的物件,也是中國木造建築的最大特色,斗大多為立方體,形狀像是古時候量米的斗,上方具有凹槽用以承接拱,栱則是形似水平的木條,兩者互相交疊接合,就可以發揮極大的支撐力量,具有傳遞屋頂的重量於樑柱的功能,是傳統建築必備的主角。 斗雖只是一個立方體的構材,但它是斗栱結構中承上啟下的部分,更要承重,因此特別大,但造型上則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碗形、菱花形等變化;栱則是兩端彎曲的木塊,作用是向前後左右伸展而出,分散承重,常被雕成草花或螭虎(由龍衍生而成的動物),不過它具結構功能,所以通常採用素面或淺雕。 新莊廣福宮正殿及後殿皆可發現雕刻精美的斗栱,造型以雲紋及花草紋為主,但因建築技法的精進及材料改變,到明清時期的斗栱已經是裝飾作用大於建築結構的作用,但這種木建築技法,廣泛用於宮殿、寺廟及園林建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撰寫者
鄒岱君
貢獻者
創作者
廣福宮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1/24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