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國王一開始為自然之神的崇拜,山神並無具體形象,而三座山的山型及顏色分別為綠樹的青色,白石的白色及紅土的紅色,三位山神的形象及造型也因此應運而生,而大國王為巾山之神-白臉,二國王為明山之神-紅臉,三國王是獨山之神-黑臉。自然神一開始是沒有形象的,後人穿鑿附會後,才轉化為擬人化的神祇崇拜,也開始有了神像的型態,更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人在三山國王的塑像上多參考桃園三結義的形象,以白面,紅面,黑面(花面)的造型。 三位國王供奉於廣福宮的正殿,分別為大國王居中,二國王在左邊,三國王位於右邊的位置,照片中即為大國王的神像特寫,不過廣福宮內的大國王臉色現今為古銅色,不是一般所熟知的白臉,可能是因為神像久經香火而產生的顏色變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