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汪中致沈秋雄函

汪中致沈秋雄函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汪中致沈秋雄函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汪中致沈秋雄函》(館藏編號111-00212),為汪中寫給學生沈秋雄(1941-今)的一封信。本函共有一國際信封與二朱絲欄信箋,箋之左下標明「榮寶齋」三字,由此可推知信箋應為北京老字號文具書畫店榮寶齋出品。 本函信封正面以藍色原子筆書寫,中英文參雜註明寄件人與收件人之地址。寄件人之資訊如下:「汪中 Mr. Wang Chung 758 Spring Wood Dr. San Jose, CA 95129 USA」;收件人資訊則為:「To Taipei, Taiwan」、「臺灣。臺北市。永康街47巷6號4樓。沈教授秋雄」。信封上另貼有兩張郵票與一郵戳,郵戳上沿字樣為:「SAN JOSE CA 9515A」;下沿為「29 JAN 1993」。由此可知,本信書於1993年,汪中時處美國加州聖荷西市。 信箋以墨筆行楷而書,內容釋之如下:「伯時賢友足下。別筵倉卒。歲暮惘惘。蟄處海濱。藉以溫故。連日再讀東坡〈次韻子由論書〉詩尋繹至再。意若有會。想髯翁為絕頂聰敏之人。凡事不甚經意。其實已體會極深。首四句即開示此意。不啻自道。常謂不學可。試想以髯之才可做之事甚多。正不必伏案雕蟲。清人龔定盫不耐習書。即是如此。趙之謙為吳讓之印譜作序已寫一通,不耐重錄。意可體會。貌妍四句又道出自家書蓻(蓺異體字,通藝)觀。好之八句關合子由。爾來又以學射作賓大起波瀾。不知是否有何子貞猿臂之意否。此無須如是想。如是解耳。吾問句再論書。以為古人駿逸之書。必取筆勢跛偃欹斜之美。如米海岳者是也。世俗作意之。驕不能與駿等量齊觀。強嵬騀。是不自然之謂。收處慨歎。此亦曲高和寡。解人難得矣。清源肖形印樸茂可喜。念之。念之。寒天憶遠。不覺縷縷。即頌。學祉。雨盫頓首。癸酉臘月。廿二日。聖荷西春木居。」汪中於信中向沈秋雄談讀蘇軾〈次韻子由論書〉之感,並博提諸多書家事蹟以論,所提大家略記如下:龔自珍(號定盫,1792-1841)、趙之謙(號悲庵,1829-1884)、吳熙載(字讓之,1799-1870)、何紹基(字子貞,1799-1873)、米芾(號海岳外史,1051-1107)與李清源(字子澈,1965-)等,因此,從本信可一探汪中書藝思想。 汪中(1926-2010),字履安,號雨盦,中國安徽省桐城人,早年師從潘重規(1908-2003),後隨溥心畬(1896-1963)學習,擅詩書,長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並為國立臺灣大學、東海大學、輔仁大學、文化大學等校兼任及客座教授,桃李滿門。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汪中致沈秋雄函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400016021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其他: 1993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