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張大千

張大千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張大千》(館藏編號106-00031)為郎靜山攝影作品之一。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為中國近現代的重要藝術家。1917年與兄長同赴日本京都,學習繪畫及織染工藝。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李梅庵為師,學習詩文書畫,受石濤跟八大山人的影響很深。1941至1943年間赴敦煌臨摹敦煌壁畫;1949年移居香港;1951年移居阿根廷;1953年移居巴西聖保羅。1956年曾與畢卡索見面,切磋畫藝,並開始將西方抽象主義的理念應用到中國水墨畫上,發展出潑墨山水的風格。1969年移居美國,1977年回臺定居,建摩耶精舍。 郎靜山(1892—1995),江蘇淮陰人,自幼浸淫於中國書畫藝術,中學時代開始接觸攝影。1911年後,進入上海《申報》、《時報》,成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之一。在其長達80餘載的攝影生涯,以相機為畫筆,塑造出中國畫悠遠沖淡的意境,將西方攝影技術與中國山水畫完美融合;在影像檔案中有一批為數可觀的人物肖像畫,在世時絕大多數是未曾發表。1937年舉家遷往四川,當時中西名人匯聚重慶,由此得以識得政界重要人物。有一部分人物是郎靜山的舊識,顯現了他們之間的情誼連結;另一部分則是當時黨、政、軍與藝文教育界等之要人,均是上個世紀歷史上中國劇烈變動大徙流中的大人物。這些作品包羅廣泛、表情傳神,充分刻劃人物的外在特徵及內在個性。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張大千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400015793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座標系統
WGS84
向量空間資料
POINT (121.55479827 25.102742726)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