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琺瑯彩瓶》(清代)(館藏編號06905),侈口,長頸,斜肩,斂腹,圈足。瓶身內壁與器底上松石綠釉,足底緣無釉,瓶身外壁以紅彩為地,彩繪各式寓意吉祥福壽圖紋,深具喜慶意味。瓶口、器肩與足沿有金彩圈紋,口沿繪如意雲頭紋帶飾,頸肩處繪有蝙蝠、盤長、蟠桃、帶福字花紋、如意雲頭紋與葫蘆圖形交錯的帶飾,器肩以下繪如意雲頭紋帶飾、帶壽字花紋、盤長、壽字紋、雲頭長牌形繪花帶飾。整體器身皆繪有纏枝花紋。器底有方形的白底紅彩篆書「大清嘉慶年製」。 琺瑯彩瓷,也稱瓷胎畫琺瑯,俗稱「古月軒」,是以琺瑯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白地瓷胎上彩繪裝飾紋樣並再次燒製的釉上彩瓷器。清代創燒的琺瑯彩瓷以康雍乾三代的作品最具特色。 《琺瑯彩瓶》(清代)於1956年納入史博館館藏,是當年館方接管由教育部撥交二批日本歸還古物的第一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