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降龍羅漢

跟降龍羅漢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降龍羅漢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降龍羅漢》(館藏編號72-00398),陶塑佛教人物尊像,題材為十八羅漢之降龍羅漢,羅漢身形骨瘦、上身裸露、披戴雲肩,頭上頂著佛缽、坐在盤旋昂首、四足平伸的龍身上,龍身之下還有一團祥雲,象徵這條龍已經徹底被羅漢降伏,故又名為「騎龍尊者」。在整體的釉色搭配上,是以膚色和醬色釉為主,例如羅漢身上施以膚色、龍身則是醬色;此外再以紅釉,局部施在頂上的佛缽,還有龍身突起的點狀鱗片,又以白釉來妝點。有關降龍羅漢的傳說不一,也未在佛教經典《法住句》中十六羅漢之列,因五代禪畫家張玄及貫休,繪有十八尊羅漢像,其後又有北宋蘇東坡為這些畫作題十八首贊,於是十八羅漢的觀念取代十六羅漢,一說降龍羅漢即是家喻戶曉的濟公,原名李修元(1130-1209);直到清乾隆時期,才欽訂第十七迦葉尊者為「降龍羅漢」、第十八彌勒尊者為「伏虎羅漢」。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其他: 清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