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摺扇》(館藏編號34768),本件摺扇以竹為扇骨,以紙為扇面,係朱龍盦(朱雲)扇頁小品。扇面正反面分別有水墨花卉及書法題字,畫筆簡潔有力;書法題字為「長江滔滔向東瀉 扁舟順流下慈悲閣 前浪花白兩岸青山 似奔馬蒹葭楊柳 風颼颼江行六月疑深 秋歸來已是十年事 看畫偶然思舊游 」與傅狷夫、高逸鴻等皆曾為西泠畫社社友。來臺後其主要的書畫活動以「十人書會」及「壬寅畫會」為主。世人多以其書法及琴藝稱述其學,然從其齋號「六穉齋」,意謂「詩、詞、書、畫、古琴、拳劍」,甚至治印篆刻朱氏均有所涉獵鑽研,可謂多才多藝;而其山水畫之境地,藝壇則咸認為猶高於其書法之上。 本件係1977年受贈之摺扇。扇面現多指書畫作品的一種形式,分為「摺扇」和「團扇」兩類。依材質區分,又可分為纸質扇面、絹質扇面、竹木質扇面和其他材質扇面。中國歷代書畫家多好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為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詞文句留念;往來應酬互饋扇子並在扇面上合作書畫,是中國文人的雅事。存字和畫的扇子,維持原樣的稱為「扇」,便於收藏或裝裱成册頁的則稱為「扇面」。摺扇又名「摺疊扇」,又名「聚頭扇」。摺扇收則摺疊,用則撒開,故又稱「撒扇」。摺扇出現的時間雖較晚,但具有重要性。它携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面書畫、扇骨雕琢,深獲文人雅士的青睞,因而又有「懷袖雅物」的别稱。由於扇子的製作即體現工藝技術水準,扇面上的書畫又增添藝術性。因此,書畫扇成為兼具實用、工藝和藝術特性的物件。扇面書法的章法比一般書法的創作更具難度,必須處理好扇骨與書寫內容的架構,周密計算字數,妥善安排扇骨之間的留白處,且書寫字距須協調一致,不能前緊後鬆,或前鬆後緊。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