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安鎮五方土地之神、月建、土符》(館藏編號7585),木刻凸版之線刻土符,也就是祭拜土地神之用的土地符,其中題有「月建、土符、月□(獻)」的符籙,所表現得正是土地神和土地婆;另一舖「安鎮五方土地之神」的符籙,則是表現傳統宇宙的概念,最內圈的「太歲」(應做「太極」)為核心,然後展開八卦的卦象,再其次是一圈十二地支,圈外則是四方的靈獸手護神,分別是青龍(左)、白虎(右)、朱雀(上)和玄武(下),其構圖和傳統的坐北朝南正好顛倒。 所謂的「月建」,是指把一年十二個月和天上的十二辰聯繫起來。十二辰是古代天文學的一個概念,就是把黃道(即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的路線)附近的一周天十二等分,由東向西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十二支和十二月相配,依序稱為建子月,建丑月,建寅月等等,這就叫「月建」。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