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韓昌黎《石皷謌》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共13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韓昌黎《石皷謌》有關的相片,第12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韓昌黎《石皷謌》

黃羣英(1920-2019)這件作品是書韓愈(768-824)〈石鼓歌〉,釋文為「張生手持石皷文,勸我試作石皷歌。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皷何。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蒐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皷隳嵯峨。從臣才藝咸第一,簡選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訶。公從何處得紙本,毫髮盡備無差訛。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金繩鐵索鎖鈕壯,古鼎躍水龍騰梭。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憶昔初蒙博士徵,其年始改稱元和。故人從軍在右輔,爲我量度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駱駝。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聖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大廈深檐與蓋覆,經歷久遠期無它。中朝大官老於事,詎肯感激徒媕娿。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爲摩挲。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繼周八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石皷之歌止於此,嗚呼吾意其蹉跎。」後落款「壬午年臘盡,癸未春來,泮翁黃羣英書於桃園泮山書屋。」鈐有姓名章:「泮翁」(朱文)、「羣英八十後作」(朱文),引首章「延年」(白文)。冊頁題簽:「草書韓昌黎〈石皷謌〉,泮翁黃羣英」鈐姓名章:「黃」(白文)、「右青」(白文)、「八十後」(朱文)。引首題有篆書「石鼓歌」,上款「唐韓昌黎作」,下款 「泮翁草書」,鈐姓名章:「泮翁八十」(朱文),引首章「壽且康」,閒章:「廣東省書法家協會贈」(朱文) 黃羣英又於《石鼓歌》後作長跋兩段,第一段:「《石皷文》傳為周宣王蒐於岐陽,削石為皷形,刻詩於其上數有十,先是散棄於野,唐初發現於陝西寶雞之草莽中。鄭餘慶始置於鳳翔孔子廟而其亡其二,向傳師求於民間,得之十數乃足,其文可見四百六十五字。韓昌黎作〈石皷歌〉首敘其原委,次寫其字體及文義,憶昔一看則極言其寶貴。中朝一段,深嘆其失,方今以下,則深望當事者能與禹鼎湯銘同一珍惜也。讀之慨然。」落款「泮翁黃羣英又誌」,鈐有姓名章:「羣英晚年所作」(朱文)。 第二段:「石皷文是指環刻在十座皷形石上之銘文,其內容在題頌畋獵宮囿之美,四言詩,辭近於詩經,故又稱獵碣文。石皷發現於唐,歷經變亂播遷,風蝕漫漶,損缺已多,流傳拓本以宋拓先鋒本最佳,《石皷文》之斷代,是周?是秦?學者研究尚有爭議,惟確屬承接金文演變,為大篆過渡到小篆之代表書體。典雅婉約,樸厚雄渾,充分體現穩中求變之篆書特色,加之以長期風蝕,反而增添自然殘破之美,歷代書家莫不珍愛。尤以時至明代隆慶萬曆年間,文人篆刻藝術勃興,《石皷文》受到高度重視,直至晚清吳昌碩諸大家,將其鎔入書畫印而自成面貌,雄視當世,更是發揮得通神入妙,淋漓盡致矣。」落款:「癸未元宵,泮翁黃羣英再記。」鈐姓名章:「泮翁八十」(朱文) 黃羣英這本草書韓愈〈石鼓歌〉冊頁,內頁共十一開,第一開為篆書「石鼓歌」引首,後六開為正文〈石鼓歌〉,最後四開則是黃羣英自撰的兩段跋文,第一段跋文主要是簡介《石鼓文》源流,並點出韓愈〈石鼓歌〉的大意,第二段跋文則是說明《石鼓文》文辭風格,以及其藝術特點,並提及《石鼓文》上的大篆文字對後世書畫篆刻的影響,尤其是晚清吳昌碩的金石書法和篆刻。雖然這本冊頁所書寫的是關於大篆《石鼓文》,但引首「石鼓文」大字是秦小篆,結構嚴謹,線條勻稱,是屬端莊敦厚的風格。以下正文和跋文,全篇皆以草書寫成,用筆輕盈而端雅,偶露金石波磔的筆趣,大體上是帖學格調,氣質則稍近明中葉的吳門書風。 韓愈〈石鼓歌〉旨在推崇《石鼓文》,述其來歷,介紹文辭和藝術風格,亦怨嘆當政者對文物的忽視。詩中甚至嚴詞批評當時人風靡王羲之書法的潮流,稱「羲之俗書趁姿媚」,以此凸顯石鼓文的奇崛古樸之美。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韓昌黎《石皷謌》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40000000867。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黃羣英
日期
年代: 2002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