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夫特的早晨

跟台夫特的早晨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台夫特的早晨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台夫特在1650年代末崛起成為荷蘭風俗畫(Dutch Genre Painting)的重鎮,台夫特畫派的先驅是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 1629-1684),繼有楊.維梅爾(Jan Vermeer, 1632-1675)將之發揚光大。而寇爾內里斯.德.曼(Cornelis de Man, 1621-1706)便在兩位大師影響下建立起自己的風格。生於台夫特的德.曼在學成後曾長年遊歷法國與義大利,1654年返鄉後多次擔任畫家公會主席,並與維梅爾在1672年共任此職,足顯其崇高聲望。 德.曼這幅畫以日常室內家居一角為主。畫左倚桌而坐的男子身著家居長袍,以手撐頰慵懶瞟眼望向觀者,拿著書的右手似以拇指夾在合頁處,暗示閱讀在簡短中斷後即將繼續。畫右坐在桌前的女主人則生動的比畫著手勢,桌後的女子則一手扶籃,一手拿著水果,垂目微笑回應對方,兩人似乎正興致勃勃討論某個話題。 透過左上方的高窗隱約可見藍天白雲與鄰屋紅瓦,而斜灑入內的光線讓右下方身著白色綢紗罩衫的女子成為全畫亮點。由左至右,畫家透過男子的褐衣、中央的紅桌布,與右邊的亮紅椅穗,逐一襯托出光線的漸進與溫度。散佈室內各處物件的零星反光——如金屬杯壺、綢緞衣料、男子左手袖釦與戒指、女子頭上的金髮、髮夾與耳環等,則為偏暗的空間增添一絲活潑。 牆上的鏡子與包含西弗里西亞群島(West Frisian Islands)的荷蘭地圖、矮櫃上的布巾酒器與書本、桌上的水果與櫃前的樂器,都點出十七世紀荷蘭自信社會風氣下的新興富商家庭安康之景。而佔據整個畫幅的室內一角則賦予作品一種私密的氣氛,反映出十七世紀台夫特畫派的特色。(于禮本)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寇爾內里斯.德.曼
日期
年代: 約 1670-1700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奇美博物館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