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神像-保生大帝

神像-保生大帝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此木雕神像為民間信仰之神像,即保生大帝。此木雕神像表面上有紅、綠、黑、白、金等各色彩繪。此件金色木雕之神像,雕像本身金漆保持完整,面相威嚴雄壯,頭戴金色冠帽,雕像之衣袖、衣紋褶線柔和自然,坐相莊嚴,帽緣雕花精緻細巧,係以凹刻方式為之。長鬚飄垂,左手扶膝,右手垂拱,倚靠於木椅之上,形態莊嚴肅穆。保生大帝,又稱吳真人、吳真君、大道公、真人仙師、吳公真仙、花轎公及英惠侯等。保生大帝姓吳,名本,字華基,別號雲東。宋太平興國4年3月15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村。由於醫術高明,道德高尚,素為醫師、藥商及術士所奉祀。據漳州府志載:「宋吳本,海澄人,母夢吞白龜而孕。學道雲遊,得三五飛步之術,以濟人為念,歿而靈焉,鄉人祠祀之。祠旁有泉湧,以治病,無不癒。又同安縣志載:「吳真人,名本、同安人。由貢舉授御史。仁宗時醫帝后癒,煉丹救世。景祐間蛻化於泉州白礁,乘鶴昇天,其後屢著神異。」臺灣保生大帝祀祭極為普遍,大約有廟宇162餘座,以臺南縣最多,達38座。最古老的廟宇有澎湖馬公的威靈宮,臺南新化的保生大帝廟,學甲的慈濟宮,臺南市北門的福隆宮,府前路的良皇宮以及民生路的開山宮;而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的保安宮,係創建於乾隆9年,信眾頗多。此外,臺南縣學甲鎮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相傳為宋代之雕刻,係鄭成功帶來臺奉祀。(撰稿人:陳瑢真)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數典計畫
相關地點
不詳
地點名稱
保安/南新/福隆/德高/德高/同安/府前路
緯度
24.8285/23.497/25.0167/23.0731/23.0546/23.9231/22.9883
經度
121.313/120.383/121.945/121.174/121.3/120.534/120.205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