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倚山接軌宜花間-蘇花公路、蘇花改

跟倚山接軌宜花間-蘇花公路、蘇花改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倚山接軌宜花間-蘇花公路、蘇花改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倚山接軌宜花間-蘇花公路、蘇花改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倚山接軌宜花間-蘇花公路、蘇花改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倚山接軌宜花間-蘇花公路、蘇花改

宜蘭與花蓮的交通,由清代的行船開始,經日治至今逐步修築完成現行的蘇花公路。此區以大南澳變質雜岩分布最廣,岩性複雜且結構脆弱,每到颱風季節,落石頻傳。蘇澳山區礦場蘊藏豐富大理石礦,自日治時期開採後,今日為臺灣水泥原料的重要來源。為改善落石頻傳,於蘇澳到大清水段實施「臺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預定2020年全線通車。

蘇花改工程進行時發現了漢本遺址,這個遺址距今1,100~1,700年前,Blihun人居住在此,家域間疊石駁坎相鄰,櫛比鱗次、參差有序,並有擒熊、採貝、鏢魚、冶金、鑄銅、煉鐵、島外交易等行為,展現出人與山海相處的生活法則。

「蘭陽地質時光特展」由蘭陽博物館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共同策劃辦理,以人文歷史為「經」,科普地質為「緯」,依循山、平原、海的地理空間,並以清代噶瑪蘭廳志中的「蘭陽八景」串場,由古到今探索宜蘭地質演化過程,藉由人類生活與自然地質的互動,呈現地質豐富的形色樣貌。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江協堂、蘇美如等(文字撰寫);蘭陽博物館(版面提供)
貢獻者
創作者
江協堂、蘇美如等(文字撰寫);蘭陽博物館(版面提供)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9/09/21
媒體類型
圖稿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