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桃園眷村文化節,桃園市八德區陸光四村管理委員會採訪、出版了《英雄憶往:歸鄉》一書,為劉東傑等17位老兵留下歷史記錄。劉東傑,祖籍安徽。民國34年(1945),他在與父親衝突過後,負氣離家,而他選擇投靠的地方就是軍隊,乃至抗戰勝利後,他也抱持著不歸鄉的念頭。整軍復員時,許多編餘士兵不但沒領到《關於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部隊為國軍之基本方案》規定的退役金,甚至連還鄉的旅費都沒有。劉東傑則由於運動神經發達,軍事訓練時往往都是全營第一,所以沒有被裁汰,繼續跟著國軍,然後從福建到廣州,再到海南島,最後來到了臺灣。那時的他,對於離家並未像其他人那般感到痛苦,因為,他在投身軍旅一年後就已接到母親病逝的消息,母親是他與家唯一的聯繫,如此,不得不歸去的理由對劉東傑而言再也不存在了,所以不如專注現在的生活。尤其娶妻生子後,原本空蕩的靈魂好似在無意識之間得到了滿足。 不過,當煙硝散去,戰火停息,平淡的日子來臨,緊繃的神經得到歇息後,劉東傑發現他原來還是好想家的,他突然好想再嗅一遍故鄉泥土的氣味,好想再次奔跑於家鄉的阡陌之間。所以,開放後,他回去了,看見弟弟時,他既興奮又激動,緊緊擁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