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簡單的土地公廟及有應公廟,台灣的寺廟多為兩殿以上。最前的一殿稱三川殿,也稱拜殿;依次為正殿、後殿及左右護室。三川殿因大門稱三川門而來,拜殿的名稱是因人們通常都在此處擺置祭品、祀神祈福而來。正殿則為供奉主祀神之處,後殿則可供奉父母神或高等神祇,左右護室可供管理人員使用或供奉較低等神祇。與傳統民宅相比可知寺廟的平面關係自住宅演化而來。此作寺廟前殿為雲林縣西螺鎮內伽藍爺廟所贈與。據廟方表示,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屋頂中間的樑柱繪有紅、黃兩色圓形;紅色圓圈表示太陽,黃色圓圈表示月亮以喻陰、陽調和。摘錄自 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台灣寺廟的結構藝術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