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治的新店古戲臺走到戰後的臨時性看守所
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新店分所,又名新店看守所,起迄時間不明(最遲成立於1950年),短期存在於一九五○年代前期,係由日治時期的新店戲臺改建而成。
新店戲臺原是日治時期新店驛前的一露天戲臺修建而成的室內戲臺,戰後可能遭沒收而歸於軍方使用,當時由於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的牢房收容人數已過度超額,因此將新店戲臺充作臨時性的軍法處看守所之分所,將部分政治犯送往此處暫押(根據蔣經國1950年12月提出的視察報告,當時已關押有207人),以紓解當時白色恐怖大逮捕的龐大人流。
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後期,政治獄高峰期已過,因逮補關押人數趨減,且撥用新店軍人監獄之中「信監」的安坑分所已成立,故裁撤新店分所。1958年原址改建為「新店戲院」。
▲原新店路「新店戲院」,現為新店區公有碧潭零售市場(出處:7月2017 ©2019 Google)
新店看守所裁撤後已無留遺蹟,故推估1958年的「新店戲院」可能的位址有二處:新店街的「新店戲院」(新北市新店區新店路159號)和光明街的「新店戲院」(新北市新店區光明街86號)。新店街的新店戲院舊址,現已改建為新店區公有碧潭零售市場、碧潭管理站、新店清潔隊和公共托老中心。光明街的新店戲院舊址,後改名伊士曼戲院及國賓戲院,現已歇業。
▲原新店看守所的可能位址(底圖出處:地圖資料©2019 Google,框線後加)
根據受難者黃華昌表示在狹小而擁擠的木柵牢房裡可聽見清脆的潺潺水聲,和不具名的大內鄉農人翁君也提及當時冬天的洗漱用水是從新店溪打上來的冰水,推估當時看守所應鄰近新店溪。而〈聯合勤務總司令部臺灣營產管理處交接紀錄表〉的檔案顯示,陸軍第七號營房曾為保安司令部新店看守所使用,而陸軍第七號營房的位置,即位於距碧潭吊橋不遠的新店街上。故較接近新店溪畔的今新店路159號一處(今新店區公有碧潭零售市場)為新店看守所比較可能的位址,惟正確位址尚待後續考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