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避雷針1

避雷針1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避雷針,銅製,下方是套筒,用以固定在建築物上,中間是球狀的樣式,從球狀物上伸出四支尖頭的金屬棒,中間最長,其餘三支平均分設,呈現等邊三角的三點。避雷針1原設於淡水紅毛城主樓,長37公分;避雷針2原設於前英國領事官邸,長34.5公分。避雷針是保護建築物減少受到雷電破壞的設備,原理是放在建築物最高處,使之能吸引落在附近的雷電打在該避雷針上,而將雷電的電流導入其建築物地下,而不會對建築物造成損傷,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在1752年發明,後來被廣泛地運用在歐美的高樓建築物上。紅毛城由於位處淡水五虎崗的第二崗「埔頂」之上,加上建築物本身的高度,容易遭受雷擊,故英國領事館當局設置避雷針來保護紅毛城建築體。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