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士紳階級鍾愛奇石,形體巨大者,以竹木、曲徑、亭臺、水池等造景搭配之,遂形成明清江南園林的藝術典型;小巧者,則成為書齋中賞玩品評的珍藏。自蘇東坡〈枯木怪石圖〉、趙孟頫〈秀石疏林圖〉等名作出世後,各色姿態不一的奇石,早成為文人畫表現的重要母題之一。2012年,倪再沁以現成畫仙板完成的水墨小品〈無題(海三)〉,作品雖以海命名,但大海只是背景,真正的主角則為矗立於海面上的一根倒三角形巨大石柱。此作構圖近乎半水半天,天略大於海,海面波浪平穩,以群青、淡墨積疊而成。天色原用淡藍,後又補上墨點,似乎略顯陰鬱。烏雲聚集或即將散去,海天交界處破出天光,使得石柱的出現猶如劇場拉開布幕。倪再沁把怪石放置海上,為過往文人畫罕見,如此隨興怪誕的風景,於其個人水墨創作中亦是特例。 出處:倪又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