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葉石濤

葉石濤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從繪畫轉而學習攝影的林柏樑(1952-),因為受贈自繪畫啟蒙席德進老師的一捲底片開啟了他長達40年的攝影自習之路,他曾說:「攝影本身就會說話,時間愈久說的話愈多。」從紀實攝影的長年經驗中累積對於影像的強烈感受力。林柏樑的作家身影肖像系列作品係1998至2001年受文資中心委託拍攝「文學的容顏:臺灣作家群像攝影」透過鏡頭敏銳的觀察理解文學名家的特質與情緒,充分抽離攝影與文學中的光影及文字,透過文學家身邊的事物建構獨特環境狀態,創造出主題人物置中的焦點構圖,並與被攝者多樣性的互動呈現文學家真實的眼神、表情及性格等影像語彙,形構具有個人特色的肖像照。與鍾肇政並譽為「北鍾南葉」的葉石濤(1925-2008)出生於台南,臺灣當代文學作家,創作以小說與評論為主,散文及翻譯為輔,文字細膩且架構嚴謹,思維寬廣。1951年,在白色恐怖時期音樂讀左派書籍坐過三年政治黑牢。後半生致力完成臺灣第一本「臺灣文學史綱」被視為戰後臺灣文學最重要的理論建構者。葉石濤視寫作為勞動,一生創作不懈,曾獲中國文藝獎章的文藝評論獎、臺美基金會人文成就獎、中國時報文化貢獻獎、台灣文學家牛津獎、高雄縣文學獎、行政院文化獎、國家文藝獎等。林柏樑於台南武廟拍攝葉石濤,他坐在朝向右方竹製躺椅上,轉身望向林柏樑的鏡頭,厚實的方框眼鏡掩蓋不住鏡片後方那道盡滄桑的神韻,略顯疲累的身軀融入充滿歷史印記的水泥牆,訴說著數不清的文學故事,而剎那間產生的反射光讓林柏樑看見了白色恐怖留在葉石濤身上難以褪去的烙印,同樣代表著那一生為了文學勇於抵抗威權的力量。 出處:趙欣怡,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葉石濤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200001563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林柏樑
日期
年代: 1998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