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天地會首領林爽文(1756-1788)率眾抗清,建立政權,設官分職。由於閩浙總督常青(?-1793)征剿不力,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改派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福康安(1754-1796)為統帥,一等超勇侯海蘭察(?-1793)為參贊大臣,終於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鎮壓義軍,捕獲林爽文。為了紀念這次戰役,乾隆敕命完成《平定臺灣戰圖》冊12幅銅版組畫。其中包括〈攻克大里杙賊巢〉的前10幅由宮廷畫姚文瀚等人繪稿,交付造辦處以蝕刻法(硬防腐蝕劑腐蝕與細點腐蝕)鐫印而成。 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一月,福康安率軍解除諸羅縣城之圍,攻擊斗六門,再直取林爽文的大里杙(今臺中市大里區)本營,結果城堡被夷平,房屋被焚燬。〈攻克大里杙賊巢〉以全景式構圖,畫面如實補捉當時戰役情景。中央堡壘、護城河呈現橢圓形,清軍火炮齊發,義軍死傷慘重。人物受中國傳統木刻版畫影響,頭大身小,且面部單線勾勒,立體感不強;山石仿水墨畫的皴法,尚能表現其陰陽向背;樹幹仿習西洋畫法描繪陰影,而樹葉則以鉤法攢聚。全圖空間感和層次感不足,繪畫水平與刻製水準均屬一般,無法與《平定準部回部戰圖》相較。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