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獨眼

獨眼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蔡宏達(1967-1996)生於臺北市,出生三天即被診斷罹患先天性血友病。因為生病,求學及成長之路都備極艱辛。就讀師大附中時,他開始習畫,決定報考美術系。1986年入學文化大學美術系,大三時接觸版畫創作,直至過世的數年間,作品屢獲全省美展、南瀛美展、臺北市美展及高雄市美展等版畫大獎,並多次入選國際性版畫大展。他的版印作品以金屬凹版為主,充分反映生命的有限與無常,用隱喻探討宇宙的生滅,以及對命運、歷史、科技文明提出質疑。其畫風精密細緻,色調灰冷嚴峻,構圖可將人引入一個超越現實的異想世界。1990年與同學在陽明山成立「火盒子版畫工房」(「火盒子」意指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對推動臺灣現代版畫有一定的貢獻。 1994年的〈獨眼〉運用蝕刻法(Etching)刻印了一個佔滿畫面,睫毛細密,瞳孔中央映著花朵的一隻眼睛。眼睛讓人們發掘事物的美好,亦指引方向,讓我們看見前方的道途;若失去視力,那要如何辨別色彩、仰望群星……凝視我們所愛的人?乍看這幅圖畫,感受到的是一個瞪睛直視、喪失神采的眼神。這難道是蔡宏達在生病末期,混沌失明後的身心寫照?周圍密布捲曲輕柔的細紋,像是呵護易碎之物的紙絮,包覆守護著這隻獨眼;而眼中之花是他的記憶片段、心相投射,也曾經是他生命中所能掌握的美好。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蔡宏達
日期
年代: 1994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