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韓國虎頭岩

韓國虎頭岩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韓國虎頭岩》畫的是一片矗立在波濤中的崢嶸奇石,綜合標題的「韓國」與畫中礁岩造形研判,此地應是韓國濟州島的景點之一「龍頭岩」,因島上漢拏山火山熔岩冷卻後,加上長年海浪衝刷侵蝕所形成的特殊景觀。畫作的重點或許不在景物寫真或旅遊紀錄,而是表現岩石造形紋理與波濤撞擊所引發的奇異感。 岩石、土壤帶有紅褐色澤,表示結構成分富含鐵元素,畫中岩石的紅色調與濟州島含鐵質成分的火山岩十分相符,作者甚至局部用到鮮紅色來強調這種特殊的色澤紋理。不同於一般為了強調石塊粗礫、沉重而常用顏料厚塗抹擦來製作肌理,畫中岩石的顏料層十分輕薄,作者大部分用油料稀釋渲染,利用色彩的明暗反差來呈現重量感與質地變化,尤其寒暖色調相互交融及局部的軟性線條,讓這座奇石有種生物性特質,彷彿是一具血肉之軀,隨時可以翻騰飛躍。浪的流動與飛濺呈現頗為自然,但作者在畫面下緣的中央處留下伏筆,一個既不像礁岩也不似生物的物件在白浪中浮現,指向奇岩中看似洞穴的圓點,這兩者都具有像與不像的曖昧性,讓這件看似自然寫生的作品,帶有某種奇特感與一些未解的訊息。 出處:潘顯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韓國虎頭岩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200001439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袁樞真
日期
年代: 1991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