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是袁樞真現存少數的炭筆素描,他的人物、肖像、人體作品頗多,但人物群像卻十分罕見,此素描似乎是為大件油畫做前期準備,可惜現存僅這件畫稿。作品挪用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最後晚餐》的構圖形式,描繪孫中山與革命同志齊聚商議國是的場景。畫面共出現十一位人物,國父居中,左右各四位羅列,另兩位則以站姿出現在右後方。空間藉由牆面、地板、桌、椅的虛、實線條,呈現西方古典的單點透視,由位居中軸焦點的孫中山向外放射,而群像的人物面容又迴向焦點聚集。作品輪廓線條大量採用粗硬的直線,包括對人物的描繪也是如此,這是袁樞真作品較少採用的方式,但畫面整體表現非常一致,散發出穩定、剛毅的特質。 達文西《最後晚餐》的人物構圖形式,最早可追溯自西元三至五世紀間的早期基督教藝術,是深具宗教意涵的神聖象徵。袁樞真加以挪用,顯示作者藉由畫作對孫中山個人,以及黨國前輩極度的推崇與致敬。然而他也試圖在傳統形式中尋求某種藝術性變化,例如從左至右大致以三、一、一、三、三的群組排列,並讓兩位站姿人物稍微退後,使群像在穩定中兼具疏密有致的空間感,而畫中出現少數中文的軟性線條也起了某種畫龍點睛的效果。 出處:潘顯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