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複雜的歷史及長久以來政權對文化的強力模塑,使主體意識產生混淆與不確定感,政治意識形態的分裂,則造成各說各話的矛盾對立。九○年前後正值台灣解嚴、開放黨禁及報禁、媒體資訊爆炸的年代,知識份子在紛亂的時代情境中必須要突破人云亦云的迷障,逼視自己的價值體系與認同趨向。本圖用超現實情境的象徵性語法,以燃燒中發光、發熱的木頭來展現知識份子在思考中的腦力運作情態,意寫當代精英處於知識爆炸、價值混亂、意識形態交雜的時代情境中,內在精神受到衝擊、振盪後自我辯證的思維過程,將人的思辨智性轉化為一種強烈、原始、自行迸發的形態。出處:蔡昭儀,《巨視.微觀.多重鏡反: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的思辯與實踐》,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6,頁179。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