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畫是由中國古代的星象圖,以及現代的天文地圖得到啟示。在中國古代的星象圖上,常以天干、地支作為經緯線,然後在每一個星宿上加上「天樞」、「天璇」的名字。而我認為,古代人將許多人間現象,投射到遙遠的星宿上。因此,「天樞」、「天璇」並非無機、森冷的宇宙元素。而是有機、具有無限神秘力量的生命體。而且這些令人崇畏的星宿之間,彼此亦有各種或美麗或邪惡的交互作用。 在我著手進行這件作品起始,我把畫面區隔為「陰」「陽」兩個部份,以直線和弧線構成經緯,然後在其中安置各種星宿。各星宿或聚或離,有新生、有衰竭、有安閒的立於自身方位的,有不甘寂寞四處遊走者。在技巧上,言件作品我比較注意到線條運行的「勢」,在創作的過程中,有時以前寫書法和畫國畫的運筆方式就不知覺的用上去了,此外這件作品也是我的作品中在達到完成的過程中,「發現」較多「意外驚喜」的一件。出處:李俊賢,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