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松,1922年出生於台北萬華。中學時,遇見影響台灣美術史的日本畫家鹽月桃甫。蕭如松十分專注於教育事業,是台灣藝術史中極具代表地位的水彩畫家。畫家在描繪題材時,並未表現出寫實的物件肌理,而是抽象化為幾何形式的圖樣。此圖畫家利用黃藍對比色製造前後效果,主要色相為黃、藍、白、淺橙色和黑。輔以黑色線條,創造了立體形式的錯覺。窗框所用的線條較朦朧,有退居後方的感覺。桌面的明度僅次於花束,其表現帶有純粹主義的空間觀,採用純粹的幾何形狀,以俯視的矩形出現,形成移動視點的表現,和桌上的玻璃杯形成圖地反轉的曖昧情形。花束的筆觸肯定,整件作品造型密集且明亮,帶有旋轉,向外膨脹的感覺,畫面雖是靜物為主的題材,卻充滿動感。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