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長的歷史裡,素描被視為造形藝術的基礎,訓練畫者的觀察、分析與再現能力,學院教育為之訂定一套循序漸進的教程。席德進學院畢業後,仍自我不斷進行素描研究,讓他敏於刻畫人物,不僅肖似,更傳神。 這是件粉彩單色的人體畫,以全開淺褐色紙為底,站立的裸身男子,雙手高舉,屈肘抱於頭頂腦後,雙腳自然跨開,非正側身的身影,讓整體形態的造形構成,呈現上、下半身兩個正反三角形,並於鼠蹊部相交。依例我們先感受到強勁有力的粗黑輪廓線條強調出人體形象,也許是模特兒的膚色和結實體格,這次他將注意力放在整體堅實的量感表現上。人體塗抹上深褐色,在深色當中細膩地分出層次些微差別的不同色調。從左手肘關節、三角肌,沿著胸部、肋骨外側,延伸至髖部與大腿外側,光線於此分佈閃現。肌膚、肌肉與骨骼的構造關係,在立體中隱然而現,並保有整體色調的輕重韻律。輪廓線外並未刻意擦拭乾淨的色面,讓畫意語彙更加突出,顯示畫家有意超脫於畫得像的無謂再現,賦予畫作藝術生命。這種表現性的素描捕捉了青年男子健康而洋溢希望的青春,也投射了席氏對於充滿野性與自信飛舞生命的想望。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