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觀音石(蘭嶼)

觀音石(蘭嶼)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席德進於1979年描繪三幅蘭嶼海濱景致的水墨畫作品,當中兩幅構圖由前景低矮的梯形海蝕岩柱為端點,後方兩側各有一座尖頭的海蝕岩柱,此岩柱群佔滿整個版面,其周圍由海水環繞。色調上主要使用黑與藍兩色,並以濕筆為主調,海面帶著一絲乾擦與留白,呈現手法與席氏在1978至1979年間的台灣北部濱海系列作品部分相似。 《觀音石》一作,其海蝕岩柱群位於畫面中央,被蔚藍的海水所圍繞,前排一小梯形岩柱,搭配後排左右各一、呈山字形的大岩柱,體積上呈現右大左小,三者形成一三角形的穩定構圖。此作為一橫幅,使海蝕岩柱群因而往左右延展。畫面以濕潤的筆觸為主調,輔以海面些許飛白的效果,促使畫面乾濕筆觸相輔相成,直立的岩柱與水平的海面彼此達到平衡。在色彩的處理上,以不同濃淡的相同顏色進行渲染及勾勒,是對於中國水墨畫中,墨分五色的實踐。 綜合言之,此作說明席德進揉合西方的空間佈局,以及中國水墨畫的乾濕筆和墨分五色技法,不斷在1978至1979年間的濱海題材中,反覆嘗試與調配,企圖抓住自然純粹的美。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席德進
日期
年代: 0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