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幅《黃花》中,所描繪的花卉植物,是每至五月、六月初夏時節,即於台灣各地隨處可見、花朵盛開的阿勃勒,每至花期,其滿樹金黃的樣貌,又被稱為黃金雨。席德進曾說:「台灣沒有梅花、牡丹,可是畫梅花牡丹的畫到處可見。為什麼住在台灣二、三十年就不敢去畫鳳凰木花?或本地的花卉呢?難道只是因爲古人沒有畫過,就無從著手?」席氏的花卉畫,試圖跳脫傳統水墨畫以梅、蘭、竹、菊為題材象徵的窠臼,以實地寫生且現代的視角,賦以新意。畫中,他融合水墨書畫的筆法,以分次疊加、濃淡不一的渲染色彩,呈現阿勃勒的樹葉形態。再於枝頭、葉叢間,以深、淺不一的金黃色,點綴出成串垂墜的花朵。莖幹與花梗等細節,則以富書法筆力的細線勾勒。畫面整體,寫意而自然,捕捉出阿勃勒於花開時節,富生命力的樣態,也記錄下台灣亞熱帶氣候的植物面貌。 出處:楊佳璇,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