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席德進辭去了嘉義的教職前往台北,到台北專事畫業後,所創作的主題多集中在台北街景、台灣廟宇、淡水河邊風光、市場、攤販等富有地方色彩的描繪之上,而在本件作品的主題中,係以正在鋪路、辛勞工作的勞動者為表現,在構圖上,前景為席德進常用的手法——留有較大面積的空間,以同心圓的方式擴展出中心之外的元素,同時,席德進使用野獸派(Fauvism)隨意著色的筆法描繪土地、雲煙、樹木等物,簡略的輪廓線框出人物、機械的樣貌。以題材而言,1957年曾參加巴西聖保羅國際藝展的《賣鵝者》也同是描繪底層的人物,席德進曾說:「這是我畫一個台灣鄉下人第一幅成功的畫」,因此就其目的而言,相較於批判社會現實,更多的是傳達台灣人民生活的面貌,與此同時,這件作品所流露出的是席德進對台灣的關注面向逐漸從過去所聚焦的自然風景,分散至對人情的關懷。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