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農舍

農舍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1948年的席德進,是懷抱著類似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之於大溪地南洋文化風情的嚮往與熱情來台的,更在其自述〈我的藝術與台灣〉中表達被南台灣的風土民情激起對色彩的覺醒與熱愛,並認為強烈的色彩正能表現台灣亞熱帶景物風土的原始風情。從其日後著作《台灣民間藝術》中提到台灣民間藝術雖延續中國形式,但已形成用色艷麗,尺寸短小精悍的地方特色,可以看到席德進對於台灣風土民俗觀察的投入與用心。 《農舍》是席德進早期的創作,色彩與構圖上大膽與單純接近野獸派(Fauvism),筆法豪放且果決,只有左邊近景的草堆與樹木使用較複雜的筆法處理畫面,在色彩部分顏色除天空明度較高外,多使用調色讓畫面增加穩重與厚實感,讓水彩帶有油畫的特質。 在席德進的創作中,用色一直是其創作的課題,在〈回音與盟誓〉中也曾提到即使戰後物資貧乏,對於作品的色彩運用也不因此從簡,仍以作品效果與創作情緒的抒發為主。也因此觀者可從此時期的作品中,看到席德進強烈的創作情感與堅持。 出處:陳厚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席德進
日期
年代: 1950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