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德進於1970年代,以水彩描繪台灣的花卉,一則反映了對自然的喜好,再者傳述了根植於土地的美學關懷與傳承。對自然接近來自童年生活的體驗,以花卉為題材成為自然不過的選擇;水仙花自古即為十大名花之一,寒冬綻放輕盈脫俗,只需清水供養卻能滿室生香的特性,宋代大書畫家黃庭堅(1045-1105)譽之「凌波仙子」,是中國人農曆新年間極為喜好的室內觀賞花卉。其純白的花瓣和鮮黃的花托,使它又得「金盞銀托」的別名,富含滿堂金玉、財富盈室的吉慶與祝福寓意。 在這件描繪海棠花的水彩作品中,可見在席氏的藝事探索中,融貫了水彩與水墨畫的媒材特性與表現匯通,以及他致力表現屬於現代的、中國的繪畫創造。席氏的水彩花卉,以近似水墨傳統中的寫意畫法和折枝構圖,直接以色彩下筆,擷取花卉植栽的重點樣態,透過點、線、面的造形元素,濃淡有致的色彩運用,俐落明快地盡現花卉植物自身的獨特風姿。玲瓏巧緻若風鈴般水仙花朵,漂浮綻放在圓筆寫出充滿風韻力度的細長綠葉上,葉叢的濃淡深淺,製造出叢聚茂盛的立體層次,營造出如樂音般的律動生氣感。席氏不但展現對於媒材掌握的運用自如,也反映他回探中國繪畫、書法,重新加以詮釋的鎔鑄。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