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幅畫作的空間分為前景、中景和遠景3個部分,在畫面的佈局上,形成大小、濃淡與虛實的對比,使畫面的空間顯得深遠而多變。以潑墨、大寫意處理的山嶽,氣勢磅礡,在層次豐富的墨韻與潑彩後,使山的肌理更為獨特。畫家以清靈流動的瀑布在山巒中的流竄增加動勢,瀑布的水氣氤氳與大筆刷染的遠山,使筆墨淋灕的堂堂主山氣勢更顯壯闊。所謂意在筆先、情景結合,在畫家酣暢自如的筆墨揮灑間,可體悟到畫家在文人畫的傳統中以景喻意的情懷。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