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光相館門口

新光相館門口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早期到相館拍張紀念寫真,是件非常正式且奢侈的事,「寫真館」因此成為非常重要的場所,記錄了許多人最燦爛、得意的時刻,也因為地位重要,當年的寫真館大多是罕見的獨棟兩層樓房,一樓是接待櫃檯,二樓才是攝影棚,攝影師會用非常巨大的底片相機拍出照片,然後讓人珍而重之的珍藏。在數位相機發明之前,照相館對於大多數人說,都是別具意義的場所。
照相館起初名為「寫真館」,興起於日治時代,在攝影逐漸取代肖像畫之後,始為一門新興產業。臺南是最初的發展之地為日治初期開設在打銀街(今民權路一帶)的遠藤寫真館,為全臺最早的寫真館之一。寫真館的出現與政權的更迭、和現代性的社會並行,一同為時代翻過下一章,照相業開始進入庶民生活,婚喪喜慶或任何值得拍攝紀念照的時刻,都可以請寫真業者出勤拍照。1920年代也開始有臺人赴日本學習寫真術;寫真館的經營日人臺人皆有,以日人為多。隨著小型相機出現,拍照也漸成為中上階層人士的休閒興趣,各種同好聚會、寫真品評比賽、器材商辦理的寫真講座等活動皆十分興盛。然而到了戰後,生態重新洗牌,日人寫真館消失或易主,寫真館改稱照相館或攝影社,戰後則有從中國帶著技術來臺開業的照相館,也有許多從戰前延續到戰後的相館,例如今日攝影社、蝴蝶攝影社,雖已走入歷史,但也許仍有老一輩的臺南人記得。
臺南市中西區民生路為婚紗店主要集中區,有「婚紗路」之名,該路店有多家照相館,本張照片即是位於民生路的新光相館,門口的招牌以英文、中文書寫標示「代客沖片、晒相、放大」,並強調「技術本位」。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新光相館門口 / 撰寫者:文字-林垚山.曾國棟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ND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11270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ND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取得方式
2018年老照片徵件
撰寫者
文字-林垚山.曾國棟
貢獻者
創作者
提供-林垚山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8/11/19
媒體類型
照片
尺寸
寬6*高4.6 cm
時間分期
1951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