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653年荷蘭人在赤嵌興建普羅民遮城(Castle Provintia),俗稱「紅毛樓」或「番仔樓」,又以地居赤嵌而通稱「赤嵌樓」或書「赤崁樓」。
赤嵌樓臨海高聳而立,與熱蘭遮城相望,互為犄角,控制臺江內海,見證臺南市區海生陸填的地理景觀變遷。及至清末,歷經多次改築,赤嵌樓廢墟集中國式建築的廟、閣、殿、祠與書院於一堂,截然不同於荷蘭舊貌。赤嵌樓是臺南重要的名勝古蹟,素為中外遊客到臺南必造訪的景點。
本張照片是民國40年(1951)從赤嵌樓東南側所拍攝的影像,當時赤嵌樓尚未進行重修,大門入口在西側面向今赤嵌街;海神廟東側種有一排榕樹,東面則是空地,為昔日附近孩童嬉戲的空間。民國54年(1965年)重修竣工,部份木構易為鋼筋水泥;民國81年(1992)再度重修,兩年後竣工而成今貌;本張照片留存戰後初期赤嵌樓的樣貌,具有歷史意義。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