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南孔廟大成坊

孔子廟簡稱「孔廟」,又稱「文廟」或「先師廟」。明永曆19年(1665)鄭經執政,採納諮議參軍陳永華提議:「須擇地建立聖廟、設學校,以收人材;蓋國有賢士,邦本自固,而世運日昌。」乃就承天府治(即今臺南市)建立孔子廟、崇祀孔子,用以興國學、行教化,係臺灣第一座孔子廟歷史悠久。開啟臺灣儒家思想與儒學教育,為臺灣文教的發祥地;並設臺灣府學,推展地方教育,素有「全臺首學」的美譽,地位崇高。
本張照片是臺南孔子廟「大成坊」於民國40年(1951)的影像,「大成坊」名稱來自孔子「大成至聖先師」的封號,也具讚頌聖德的意義。坊為門樓的形式,十字形承重牆增加穩定效果,牆頂前後左右飛起的燕尾脊,造型優雅;以斗栱支撐起懸山式屋頂,氣勢軒昂而不失秀麗。坊上高懸「全臺首學」匾額,彰顯臺南孔子廟乃是臺灣文教的發祥地。

基本資訊

  • 取得方式
    2018年老照片徵件
  • 撰寫者
    文字-林垚山.曾國棟
  • 貢獻者
  • 創作者
    提供-林垚山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8/11/1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尺寸
    寬4.4*高5.8 cm
  • 時間分期
    195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