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目降橋建橋一瞥

新化舊名為「大目降」,是西拉雅平埔族語「tavocan」的譯音,意為「山林之地」。日治時期從新市到新化的道路,即今臺19線甲是進出新化的主要道路,境內虎頭溪流經,而有大目降橋的興建,以利交通往來。
民國35年(1946)12月5日發生新化地震,造成74人死亡,200人受重傷,274人受輕傷。另有民房全倒1,971棟,半倒及損壞者則有2,084棟,當時新化鎮、新市鄉與永康鄉一帶災情尤為嚴重,亦有發生土壤液化和噴砂、噴泥、噴水等砂沸現象,以致永康車站一帶的鐵路路軌、新市鄉與新化鎮之間的縣道177號、新化鎮一帶的農地、大目降橋(今大目橋)、思橋(今深坑橋)等的橋樑受到破壞,在農業與交通上損失甚重。
本張照片即是民國45年(1956)大目降橋重建的情形,居民不分男女共同參與重建工程,造福地方里民。目前的大目橋則是近年重建,溪流寬度變小,橋樑縮短,周圍景觀改變甚大,從昔日影像見證新化不同的歷史歲月。

基本資訊

  • 取得方式
    2018年老照片徵件
  • 撰寫者
    文字-邱信彰.曾國棟
  • 貢獻者
  • 創作者
    提供-邱信彰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8/11/1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尺寸
    寬15.8*高12.3 cm
  • 時間分期
    195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