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坩鍋

跟坩鍋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坩鍋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1.本物件坩鍋為陶瓷製品,為耐火黏土塑形後燒製而成杯狀容器,不上釉,盛液體或固體進行高溫加熱,供熔煉金屬之用。依據陳石成先生口述,杯狀坩鍋台語音為(longˊ?)奎阿,煉粗條(指粗金)使用,重複煉製數次,粗條變成細粒狀,再用小型的奎阿(台語音)熔金。碟盤狀坩鍋為粗條進行精煉時使用。 2.傳統坩鍋多為陶土製作(可塑性的耐火黏土、經過煅燒的硬質高嶺土類骨架熟料),較玻璃容器更能承受高溫,可耐溫至1100℃。另也有石墨,碳化矽、氧化鋁、或金屬材質製成的坩鍋。新坩堝使用前須先內外加熱,並加上一些硼砂在坩堝內壁形成保護膜。 3.當含金礦石精煉成純金的過程中,必須將粗金加入銀加熱熔化成液狀,因黃金熔點高達攝氏1064度,持續的高溫加熱便需要使用到坩鍋。內有熔融黃金的坩堝溫度為攝氏1400度以上。 4.坩鍋樣式大小及型態各異,有些是淺碟狀、有些是杯狀或錐狀等,用來盛裝液體或固體以進行高溫加熱熔化,因此製作坩鍋的材料必須要耐高溫且材質穩定,不易因物質作用而產生反應。 5.使用時應根據坩堝容量加料,忌擠得太緊,以免金屬發生熱膨脹脹裂坩堝。取出金屬熔液時,最好用勺子舀出,盡量少用卡鉗,若用卡鉗等工具,其夾口應與坩堝形狀相符,以免因局部受力過大、用力不均,而夾破坩鍋,或因夾不住而摔破坩鍋、縮短使用壽命。也應避免強直接將氧化火焰噴射到坩堝上,致使坩堝原料因氧化而縮短使用期限。 6.坩堝依形狀有迷你坩堝、方型坩堝、杯型坩堝、船型坩堝、圓型坩堝等。 委託詮釋研究:陳逸偵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