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雕阿彌陀佛像

跟木雕阿彌陀佛像有關的相片,共9張
跟木雕阿彌陀佛像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木雕阿彌陀佛像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木雕阿彌陀佛像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木雕阿彌陀佛像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木雕阿彌陀佛像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木雕阿彌陀佛像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木雕阿彌陀佛像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木雕阿彌陀佛像有關的相片,第8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木雕阿彌陀佛像

1.本件木雕阿彌陀佛像,作結跏趺坐姿態,背面開有長方形入神洞,封榫佚失,內容物件已取出,臺面蛀蝕嚴重,僅存部分平塗漆面。顏面表現青壯年比丘相貌,瞠目,山根塌、鼻樑短,顴骨凸出,身著雙覆肩式僧袍,雙手手臂受出水式衣紋覆蓋。雙手手掌蛀蝕,左手置於左膝上,右手高舉於胸前。本件判斷為阿彌陀佛,在於體態與扮相屬於佛的表現,手勢應為接引印,雖然無表現佛像常見的鏍髮與肉髻,但阿彌陀佛像有表現為成佛前的「法藏」比丘相。 2.阿彌陀佛又稱為觀自在王佛,阿彌陀為梵語音譯,意譯為無量壽、無量光、無量清淨,大乘佛教將其與釋迦牟尼、藥師佛奉為橫三世佛、三寶佛,阿彌陀佛的信仰為主管西方極樂淨土,脅侍菩薩為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三者合稱西方三聖,漢傳佛教的信徒認為阿彌陀佛可引渡眾生前往淨土,不受墮入地獄、輪迴,因而阿彌陀佛的信仰極為興盛。阿彌陀佛的形象與釋迦牟尼佛相似,透過雙手印契或持物可作辨別,臺灣常見的阿彌陀佛像有法界定印、接引印,而持物為蓮座,象徵阿彌陀佛接引亡者前往極樂世界。(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木雕阿彌陀佛像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100012204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