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余文儀續修《續修臺灣府誌》(卷四至卷五)

跟余文儀續修《續修臺灣府誌》(卷四至卷五)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余文儀續修《續修臺灣府誌》(卷四至卷五)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余文儀續修《續修臺灣府誌》(卷四至卷五)有關的相片,第2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余文儀續修《續修臺灣府誌》(卷四至卷五)

此文物為清臺灣府知余文儀續修之史書。《臺灣府志》此一史書,最早開始於蔣毓英康熙24年(1685)至康熙25年(1686)之編纂,後歷經康熙年間高拱乾、宋永清、周元文,以及乾隆時期劉良璧、范咸等人的修改增補。而此一《續修臺灣府志》最早的版本,即為余文儀以范咸的《重修臺灣府志》為底本增加修改,纂修於乾隆25年(1760)至乾隆27年(1762),發刊於乾隆39年(1774)之版本。此一版本後續於清領時期同治11年(1872)、光緒14年(1888);以及日治時期明治32年(1899)年,有過不同版本之補刻。陳漢光〈臺灣地方志展覽會特輯〉一文,曾勘對同治11年(1872)、光緒14年(1888)以及明治32年(1899)年三種補刻本與最早乾隆39年版本不同文字刻補之相異處,此一文物據此查對,文字、排版應為光緒14年(1888)之刻版。《續修臺灣府志》原書共有卷首以及一至二十六卷;此一文物共有11冊,缺漏二十五至二十六卷,此11冊書籍,皆於封面及內文首頁,另印有「臺南第二公學校」之印章。「臺南第二公學校」創校於明治31年(1898年),此一校名延續至昭和11年(1936)年始改易為「寶公學校」,故據上述資料對照,此一文物應為光緒14年(1888)至昭和11年(1936)之文物。《續修臺灣府志》全書共分有:〈卷首〉、〈卷一:封域〉、〈卷二:規制〉、〈卷三:職官〉、〈卷四:賦役一〉、〈卷五:賦役二〉、〈卷六:賦役三〉、〈卷七:典禮〉、〈卷八:學校〉、〈卷九:武備一〉、〈卷十:武備二〉、〈卷十一:武備三〉、〈卷十二:人物〉、〈卷十三:風俗一〉、〈卷十四:風俗二〉、〈卷十五:風俗三〉、〈卷十六:風俗四〉、〈卷十七:物產一〉、〈卷十八:物產二〉、〈卷十九:雜記〉、〈卷二十:藝文一〉、〈卷二十一:藝文二〉、〈卷二十二:藝文三〉、〈卷二十三:藝文四〉、〈卷二十四:藝文五〉、〈卷二十五:藝文六〉以及〈卷二十六:藝文七〉。此冊書含〈卷四〉以及〈卷五〉。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888~1936, 年代描述: 推測應為光緒14(1888)至昭和11(1936)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名
製造地: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