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件肚兜為下擺略圓的菱形,正反兩面均為淺綠色底布,背面可見正面使用不同布塊拼接痕跡,並有多處泛黃污漬。紋飾方面,主要使用緞面繡技法,邊框部分使用黑色線做梳齒紋、三角紋飾邊,主要紋樣部分則是以紫、藍雙色線為主,搭配一些淺綠、粉色線做點綴,增添畫面活潑感。圍頸處繡有喜鵲在枝葉間,肚兜兩側繡有葉紋,圍腹部分則分三層,上方繡有一隻喜鵲在枝葉間飛舞,中間繡有雀鳥倆倆相對,中間隔著花葉紋,下方則是兩隻相對的雀鳥,旁邊繡有枝葉。圍腹上方兩個菱形框內繡有牡丹紋。牡丹象徵富貴,喜鵲為吉鳥,此種喜鵲在枝葉間飛舞的紋樣為喜登高枝。本件肚兜產自新竹,在刺繡技法、裝飾風格上都具有新竹地區特色。 2. 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也承襲此一名稱,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但是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緄邊,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另外,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